在电子元器件包装领域中,载带是一种常见的卷带式包装材料,广泛应用于自动贴片(SMT)生产线。为了实现送料、定位、检测等自动化功能,载带上必须打出一系列规则排列的定位孔。传统上,这一工序常被称为“载带模具打孔”,但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红和古,现代载带的打孔方式已经从模具冲孔逐步转向了激光打孔。
“载带模具打孔”这个名称来源于早期的加工方式。当时,使用冲压模具进行物理冲孔,是最常见的手段,因此行业习惯性地将此类打孔称为“模具打孔”。然而,随着产品对精度、一致性和自动化要求的提升,传统模具方式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:
模具磨损快,孔位偏差增大;
薄膜材料易产生毛刺、变形;
每种产品需定制不同模具红和古,灵活性差;
换型周期长,影响生产效率。
正因如此,激光打孔技术开始取代传统模具打孔,成为新一代载带打孔工艺的主流选择。
展开剩余56%当前,许多厂商虽仍沿用“载带模具打孔”的称呼,但其设备已全面升级为激光打孔系统。该技术利用高能激光束聚焦在载带表面,瞬间汽化材料形成孔洞,实现非接触式、高精度加工。
核心优势如下:
1. 无需模具:打孔图形由软件控制红和古,不再依赖实体模具,极大提升换型速度。
2. 加工精度高:定位误差控制在±10μm以内,适配高速贴片设备。
3. 孔边质量好:无毛刺、无裂边,提升载带通用性和良品率。
4. 适配性强:适用于PS、PET、PC等常见载带材料,厚薄皆可加工。
5. 自动化程度高:易于与CCD视觉系统、自动送料平台、在线检测设备集成。
应用场景
电子元件包装载带打孔(电阻、电容、IC、LED等)
SMT自动送料载带打孔加工
多品种、小批量订单的快速打孔切换
高速贴装产线配套打孔工艺
总结
现代实际使用的工艺已不再是机械模具冲孔,而是更先进、效率更高的激光打孔技术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加工精度与稳定性红和古,也大大增强了生产线的柔性与智能化水平。
发布于:广东省小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